全部文章资讯
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5-08 at 08.24.26_c6634315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产后撕裂

    产后撕裂

    很多妈妈产后都会有不同情度的会阴撕裂,今日同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会阴撕裂。

    产后撕裂(会阴撕裂)是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,胎儿经过阴道时造成会阴部(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区域)撕裂。根据撕裂的严重程度,会阴撕裂通常分为四个等级:

    一度撕裂(Grade 1)

     


    撕裂范围:仅涉及阴道黏膜或会阴皮肤,没有涉及肌肉。
     症状与处理:疼痛轻微,有时不需要缝合,愈合快。


     

    二度撕裂(Grade 2)

     


    撕裂范围:包括阴道黏膜与部分会阴肌肉,但不涉及肛门括约肌。 
    症状与处理:需要缝合,愈合时间较长,疼痛感较明显。


     

    三度撕裂(Grade 3)

     


    撕裂范围:延伸至肛门括约肌,但不影响直肠黏膜。 

    3a级:撕裂少于50%的肛门外括约肌。 
    3b级:撕裂超过50%的肛门外括约肌。 
    3c级:肛门外括约肌与内括约肌皆有撕裂。 


    症状与处理:需要仔细缝合修复,可能需使用麻醉与较长的恢复期;有机会影响排便控制。


     

    四度撕裂(Grade 4)

     


    撕裂范围:肛门括约肌与直肠黏膜都受到损伤。 
    症状与处理:最严重的撕裂,可能会影响长期的排便功能与生活品质。手术修补与后续复健治疗通常必须。
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shrimp-6492587_1280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坐月子可以吃虾吗?

     

    坐月子可以吃虾吗?

     


    很多妈妈有不同的说法,有的妈妈说说虾性凉,坐月子不能吃,以免造成宝宝过敏;有的妈妈说,虾和木瓜煲汤,有很好的催奶效果。产后妈妈在月子期间,身体虚弱,在月子饮食方面确实要多加注意。

    虾子除了富含蛋白质还有丰富的微量元 素,虾肉松软鲜嫩,容易消化。在月子期食用虾肉容易消化,还有效的补充钙质。


    产妇产后身体虚弱,身体免疫力下降,容易生病。产妇吃虾可 以补充优质蛋白,提高产妇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    有些产后妈妈会出现食欲不佳,胃口不好的情况,产妇吃虾可以改善胃口,增加食欲。
    虾子有丰富的钾元素,有助于产妇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。
    虾子含有丰富的烟碱酸,有助于产妇保持消化系统的功能正常,促进血液循环甜椒具有增强抵抗力、刺激脑细胞新陈代谢之功能。


    食用甜椒能让身体发热出汗,分解体脂肪耗去热量,可刺激口腔唾液腺及胃液帮助消化。所含维他命A和C能预防心血管硬化及沉积性阻塞,及降低血液黏稠度,但含钾量略高。

     

    这道「五谷米菠萝虾仁炒饭」非常适合月子期间食用,营养丰富、口感清爽,还能开胃又不上火。

    以下是这道月子餐的食谱建议:

    五谷米菠萝虾仁炒饭(月子版)

    适合对象:产后2周以上、哺乳期妈妈

    特色:高纤低脂、蛋白质丰富、帮助排便、补气又开胃

     食材(1人份):


    熟五谷米饭:1碗(可用前一晚剩饭)
    去壳虾仁:6~8只(中小型)
    凤梨丁:3大匙(新鲜最好)
    鸡蛋:1颗 
    红萝卜丁:1小匙(可选)
    玉米粒:1小匙(可选)
    青豆或毛豆仁:1小(可选)
    葱花:少许(可选)月子油(黑麻油/橄榄油):1小匙
    调味料:盐巴:少许


     作法:


    准备材料:虾仁洗净去肠泥,稍微用盐和太白粉抓洗后冲净;凤梨切丁、其他蔬菜备好。
    炒蛋与虾仁:热锅下油,先炒蛋至半熟,捞起备用。再下虾仁炒至变色,捞出。
    炒饭体:锅中加少许油,下红萝卜丁、玉米、毛豆炒香,加入五谷饭拌炒均匀。
    加入食材:放回虾仁与蛋,加入凤梨丁拌炒,调味后快速翻炒均匀。起锅前:撒葱花、试味后即可出锅。 


     小叮咛:


    五谷​​米含丰富膳食纤维,有助排便。
    凤梨酵素助消化,但若有胃不适者可稍减量或改熟凤梨。
    炒饭建议不要太油、避免使用辛辣调料,保护妈妈肠胃。

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5-13 at 14.15.12_e66aac0b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正确的亲喂姿势可有效预防妈妈手

    正确的亲喂姿势可有效预防妈妈手

    良好的哺乳姿势能帮助宝宝牢牢地衔住乳头。选择最适合您与宝宝的姿势。以下方式能让您更舒适:

    • 将宝宝抱在怀中,与之肌肤相触 (skin to skin)

    • 用枕头支撑您的手臂、背部和双脚

    • 如采取坐姿,可用足托支撑双脚, 同时在膝盖上放一个枕头

    • 如果您需要用空出的手支撑乳房, 应注意手指的位置,不要阻挡宝宝衔乳

    • 在手边放一杯水

    • 请伴侣帮助您

    • 如果您感到自己可能会睡着, 请尽量确保周遭环境不会对宝宝造成安全隐患

    如乳房有硬块请将宝宝的下巴指向硬块的方向, 宝宝下颚的肌肉较为发达能更有效的把硬块吸软.

    如宝宝亲喂时容易呛奶, 妈妈可以尝试斜躺式减慢乳汁流速
  • View More ChatGPT Image May 7, 2025, 12_18_06 PM.png
    实用资讯

    宝宝 “二月闹” 大揭秘!告别哭闹,轻松应对!

    宝宝 “二月闹” 大揭秘!告别哭闹,轻松应对!

    什么是 “二月闹”?宝宝出生后第2个月左右,突然变得爱哭闹、烦躁、扭来扭去,甚至憋红脸?这很可能是 “二月闹”!主要原因是宝宝的肠胃功能不成熟,容易肠胀气或肠绞痛,让他们感到不舒服。

    为什么会 “二月闹”?

     


    肠道发育未成熟:宝宝消化系统还在“学习”工作,容易产生气体堆积。
    喂养不当:吃奶过快、吞入空气、过度喂养都可能引发胀气。
    乳糖不耐受:部分宝宝对母乳/奶粉中的乳糖敏感,导致腹胀。


    5招缓解 “二月闹”

     


    拍嗝+排气操: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0分钟,再用“蹬自行车”动作帮助排气(动作要轻柔!)。
    热敷小肚子:用温毛巾(40℃左右)敷在宝宝腹部,促进肠道蠕动。
    调整喂养姿势: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,奶瓶喂养时选择防胀气奶嘴。
    飞机抱+萝卜蹲:让宝宝趴在手臂上(飞机抱),或轻轻做萝卜蹲动作,缓解腹部压力。


    给妈妈的小贴士:“二月闹” 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,一般3-4个月会自然缓解!别焦虑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~多尝试不同方法,找到适合自家宝宝的方法

    #新生儿护理   #二月闹   #肠胀气    #育儿经验    #生娃娃的那些事   #刚出生的宝宝   #新生儿   #新手爸妈

     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4-22 at 21.19.31_47d71c4c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什么是「蒙哥马利腺体」?

    什么是「蒙哥马利腺体」?

    蒙哥马利腺体是围绕在乳晕表面的皮脂腺,看上去像是一颗颗的小突起物,而无论性别,都可能有蒙哥马利腺体。然而,约有 30%-50% 的孕妈在孕期时,注意到自己身体上的蒙哥马利腺体增加。蒙哥马利腺体的功用,是润滑并且防菌,如果正在哺乳的妈妈,蒙哥马利腺体可以保护母乳,在宝宝喝奶前不受到污染。另外,每个人身上的蒙哥马利腺体的数量、大小都不同,孕妈的单边乳头可能有2-28个蒙哥马利腺体。

     

    蒙氏结节在孕期通常会明显增大,有时会出现乳头和乳晕不规则增大,乳头周围深肤色区域上的小突起或乳晕腺增多。女性的蒙氏结节数量不等,平均为8.9个(0~38个),与乳晕的大小无关,左右侧相似。你不用去跟别人比多比少,大家的个体差异都还蛮大的。

     




     




    蒙氏结节有什么作用?

    它们能产生一种润滑液,从而使乳头保持柔软,让母亲哺育宝宝感觉更加舒适,并不是孕妇专有的,在少数成年女性以及少女身上也会发生。刚结束分娩的女性的乳晕腺会产生一些有气味儿的分泌物,有利于宝宝找到并吮吸妈妈的乳汁。

     

    大部分蒙氏结节位于乳晕的上方或侧方,正好是哺乳时婴儿鼻子正对的地方,可能是蒙氏结节分泌的液体散发出一定的气味,不仅引导婴儿找到乳头,还能引导婴儿更有效刺激乳头,增加初乳的摄入,从而增加其生存的机会。蒙氏结节在哺乳时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,研究显示,蒙氏结节较多的母亲,其婴儿出生前几天体重增长得更多,能更好地含接,含接后也能更主动地吸吮

     

    有些女性可以从蒙氏结节中挤出少量乳汁。这是因为蒙氏结节有一个小的导管系统,类似一个微型乳腺系统。分泌皮脂腺物质的小导管有时与分泌乳汁的导管相通。所以从蒙氏结节溢出乳汁也是正常现象。

    #蒙氏结节

    #蒙哥马利腺体

    #新手妈妈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4-22 at 21.18.44_c6549c70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一岁绝对不能吃的5种食物,第3种很多宝妈每天都在喂

    一岁绝对不能吃的5种食物,第3种很多宝妈每天都在喂

     


    有小孩的注意

    一岁内的宝宝,肠胃、肝肾功能都没发育完全,吃错一样东西,轻则拉肚子,重则住院!

    尤其是   第3种

    看起来“健康”,其实风险巨大,很多宝妈天天在喂!

    别说我没提醒

    这5样东西,娃吃了就等于踩雷!

    第1种:蜂蜜

    关键字:肉毒杆菌

    即使是“有机蜂蜜”,也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。

    宝宝肠道菌丛还不成熟,无法抵抗这种细菌,可能导致「婴儿肉毒杆菌症候群」,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呼吸!

    建议:

    ✔ 一岁内一口都不能吃!

    ✔ 蜂蜜制品也不可以(如蜂蜜水、蜂蜜果泥等)!

    第2种:盐和酱油类调味品

    关键字:肾脏负担

    有小孩的厨房,调味料必须控!

    宝宝肾功能还在发育阶段,摄取过多钠元素会造成代谢负担,增加高血压、肾脏病的风险⚠

    哪怕“只放了一点点”,也超标!

    建议:

    ✔ 一岁以内辅食无盐无糖原则!

    ✔ 所有调味料统统别加!

    第3种:鲜牛奶

    关键字:蛋白分子过大 + 过敏风险

    很多宝妈为了「补钙」每天给娃喝鲜奶,其实这是最容易踩的雷!

    蛋白质结构复杂,宝宝肠胃消化不了

    易导致过敏、腹泻、血便、肠绞痛

    也可能抑制铁吸收,引发贫血

    建议:

    ✔ 一岁前不能喝鲜牛奶!

    ✔ 母乳/配方奶才是宝宝唯一奶源!

    第4种:整颗坚果

    关键字:呛噎致命

    榛果、核桃、瓜子……看似营养,其实致命!

    就算你是碾碎了给宝宝吃,只要不是完全细腻糊状,都有可能卡在气管里!

    数据显示:

    3岁以下窒息事故中,超过一半由坚果类引起。

    建议:

    ✔ 一岁内禁止食用任何整颗坚果

    ✔ 两岁内也最好打成糊状后谨慎尝试

    第5种:蜂蜜柚子茶、果汁饮料

    关键字:高糖+高酸宝宝口腔、胃黏膜仍很脆弱,果汁中糖分极高、酸性强,容易造成:

    胃粘膜受损

    破坏乳牙珐琅质

    提前形成对甜食上瘾

    尤其是自制果汁/商超「无添加」果饮,一杯糖比奶茶还高!

    建议:

    ✔ 一岁前不推荐任何形式的果汁

    ✔ 水、奶是唯一饮品!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4-13 at 21.03.22_7a152f63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产后尿失禁

    产后尿失禁

    产后的妈妈每次咳嗽、大笑, 打喷嚏或是弯腰的时候, 都会有尿液漏出来。

    产后尿失禁并不少见, 它是因为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(或肛提肌)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, 所以导致肛提肌的松弛、萎缩。

    当我们在大笑、打喷嚏、咳嗽或是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会增加, 此压力传递到膀胱,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会受到向外挤的压力。

    正常情形下, 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会适时收缩, 扮演控制的角色, 以免尿液外渗造成尴尬的情形。产后尿失禁就是因为这些肌肉功能受损, 无法发挥功能而漏尿。 

    预防方法产后尿失禁可做凯格尔运动 (Kegel Exercise) 来帮助复原。凯格尔运动就是骨盆底肌肉的收缩运动。经由反覆的运动训练来复原及加强骨盆底肌肉 的功能。骨盆底肌肉要怎么收缩? 可先以中断尿液的感觉来体会一下。

    盆底肌运动:仰卧在床, 双脚屈膝微开约7~8 厘米, 收紧肛门、会阴及尿道5秒钟,然后放松, 心里默数5下再重做, 每次运动做10次左右, 同时有规律地抬高臀部离开床面, 然后放下, 每次也在10次左右。起初, 收紧2~3秒即可, 逐渐增至5秒钟, 此 动作也可站立或坐立时进行。 

    腹肌运动:仰卧屈膝, 双手放在大腿上, 深吸 一口气, 呼出时收缩腹肌, 将头及肩抬起, 维持5秒后放松。双臂放在身体两侧, 举起腿与躯干垂直, 然后慢慢放下, 另一只腿做同样动作, 如此轮流交换举腿5次, 每天1~2次。双腿放平, 双手托枕部, 利用腹肌收缩的力量使身体慢慢坐起来, 反覆多次, 促进子宫收缩及回位。俯卧在床, 将枕头置于腹下,保持这种姿势15分钟, 俯卧时注意勿压迫双侧乳房。仰卧屈曲右膝, 伸长左脚, 收缩臀部及下肢肌肉, 默数5下, 然后放松, 再做左脚。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4-03 at 12.45.46_611597ca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宝宝与宠物成长好处多

    宝宝与宠物成长好处多 能增免疫力与培养同理心

    好处1: 增强抵抗力

    父母都是最在意是猫狗会令宝宝过敏。有医学报导证明,家里有猫狗不但不会引起过敏,反而能增加抵抗力,小朋友在6岁以前的免疫力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此时多接触各种细菌和病原体, 有助于增进免疫力系统的发展,让小朋友对呼吸道疾病有更好的抵抗力。过敏也是一种遗传性的症状,如果父母双方家族都没有严重的过敏史,如气喘、异位性皮炎、过敏性鼻炎等,宝宝出生后能够继续饲养宠物这个问题应该不大。

    小贴士: 猫狗掉毛问题和主人本身的卫生习惯及对猫狗的用心程度有关,主人应该设法将猫狗掉毛问题降到最低。事实上, 猫狗掉毛牵涉到许多因素,如饲料品太差、洗毛精化学成份过于刺激等,造成猫奇皮肤不健康,季节变换也可能产生过度时期的大量脱毛现象,主人只要找出掉毛原因,对症下药,这些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。

     

    好处2: 可以培养小朋友同理心

    据研究显示,有宠物陪伴长大的小朋友,不仅具备体贴他人的同理心,也能提升身体的免疫系统和抵抗过敏的能力;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,籍著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宠物的机会,一点一滴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,让宠物哥哥姐姐陪伴长大.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3-14 at 18.44.53_cf4e0f25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胎动是什么? 胎动频繁可能的警讯
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3-22 at 22.07.40_bbd17bf0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怀孕不能吃什么?

    怀孕不能吃什么?

      高油、高糖、高钠请避免

    孕妇在孕期间的体重以增加10~14公斤为佳,若摄取过多的高油、高糖、高钠食物,容易造成体重过重及三高问题。但也不是说炸鸡、甜点、汉堡一口都不能吃,若孕妇因为饮食严重影响心情对身体也不好!因此建议平时均衡饮食,偶尔浅尝几口,当个快乐的孕妈咪。

     

    咖啡因摄取勿过量

    建议怀孕妇女每天的咖啡因摄取量少于200毫克,大约是一天一杯中杯的量,避免过量食用咖啡、浓茶、可乐、巧克力等咖啡因食品,超过浓度容易增加早期流产或早产的风险。

     

    务必避免饮酒

    孕期酗酒为导致孩童先天缺陷、发展迟缓及神经发育障碍的原因之一,故为了避免酒精对非预期怀孕的伤害,建议怀孕妈咪们避免饮用酒精。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3-05 at 22.22.05_248348f6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温哥华家庭医生怎么找

    温哥华家庭医生怎么找

    在温哥华寻找家庭医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:

     


    透过findadoctorbc网站:造访该网站,选择所在区域,网站 会列出区域内所有诊所和是否接受新病人。接受新病人的 诊所会以绿色标记显示。打电话给诊所,了解哪个医生还 接受新病人,并预约时间见面。
    透过Health Connect Registry:造访该网站,填写个人健康号码 (PHN)和其他个人资讯进行注册,等待分配。网站会发 确认信,并透过电子邮件告诉你可选择的医生。选好医生后, 发邮件确认并预约见面。
    透过811电话服务:拨打811,工作人员会根据你的地址或 邮编,帮你搜寻离你最近的可以接收新病人的诊所,并提供 相关资讯。
    走访家庭诊所:在Google地图上搜寻附近的家庭诊所,直接 上门询问是否接收新病人。如果诊所不接受新病人,他们 可能会提供附近接收新病人的诊所地址和电话。
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5-02-26 at 20.03.49_66826cc1.jpg
    实用资讯

    孕期体重管理

    孕期体重应该增加多少?








    孕期体重增加建议

    怀孕期间,孕妇体重应依怀孕前体重做适当调整,以增加10-14公斤为宜,且须注意体重增加的速度,怀孕期间不适于减重。

    孕期体重控制表

    怀孕期的热量摄取,依据卫福部建议,自怀孕第二期起,每日需增加300大卡的热量。但每个人每天的总热量,需视孕妇的年龄、活动量、怀孕前的健康状况及体重增加情形,而加以调整。哺乳期间的热量摄取则建议每日以增加500大卡为宜。

    孕期热量参考值

     


    怀孕期的热量摄取,依据卫福部建议,自怀孕第二期起,每日需增加300大卡的热量。但每个人每天的总热量,需视孕妇的年龄、活动量、怀孕前的健康状况及体重增加情形,而加以调整。
    哺乳期间热量:每日以增加500大卡为宜。


     





    怀孕体重过重/过轻的风险

     


    孕期体重过重
    可能会增加孕期并发症例如:妊娠糖尿病、妊娠高血压、先兆子痫等症状,

    可能需要剖腹产或早产。

    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也有可能导致胎儿过大而难产,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太多,也可能导致产后减肥出现困难,
     
    孕期体重过轻
    怀孕前、怀孕中体重不足,建议在怀孕期间要稳定合理的增加体重,如果没有额外的增重,宝宝可能会有过轻、营养不良,也有可能有早产风险。